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
- 2019-04-08中建通[2014]125号 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推进我市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我局组织编制了《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附件: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4年7月1日
- 2019-04-08中建通[2017]79号 关于发布《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2017版)的通知
- 2018-10-19中建通[2014]131号 关于组织开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
- 2018-10-19中府通[2015]1号 关于限期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砂浆的通告
中建通[2014]125号 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我市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我局组织编制了《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中建通〔2014〕125号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
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我市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我局组织编制了《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4年7月1日
(此页无正文)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2014年7月2日印发
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
(修订版—1)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4年7月
修 订 说 明
根据各方使用《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2013年5月版本)中提出的宝贵意见,为方便实际操作与管理,本小组对上述指南进行了修订,主要集中在:
——将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总则模板;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模板;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模板;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模板;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模板;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模板等六大模块。
——从安全适用角度出发,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保温材料的使用作出明确规定。
——增设一星A绿色建筑设计组合方案建议。
本《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修订版—1)自2014年7月18日起实施,原《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2013年5月版本)同时废止。
本指南由中山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工作小组负责管理,中山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析。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中山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工作小组(地址:中山市中山四路裕中大厦208室市土木建筑学会内,邮政编码:528400,邮箱:zstmjzxh@126.com),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山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工作小组
2014年6月28日
目 录
5.1.2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模板 9
5.1.3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模板 10
5.1.4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模板 12
5.1.5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模板 13
5.1.6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模板 13
5.2.2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模板 15
5.2.3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模板 17
5.2.4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模板 17
5.2.5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模板 18
5.2.6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模板 18
6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 21
7.1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一星B、一星A、二星A、三星级组合方案建议及设计说明 26
7.2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一星B、一星A、二星A、三星级组合方案建议及设计说明 35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中山市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设计,依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和《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中山市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单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含居住与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
1.0.3 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4 绿色建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全寿命周期成本 life cycle cost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成本。
2.0.3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2.0.4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dex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5 风速放大系数 wind speed amplification
建筑物周围离地面高 1.5m 处风速与相同地形区开阔地面同高度风速之比。
2.0.6 穿堂风cross ventilation
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穿过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现象。
2.0.7 采光系数 daylight factor
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2.0.8 光污染 light pollution
照明装置发出的光中落在目标区域或边界以外的部分或建筑表面反射光线的数量或方向足以引起人们烦躁、不舒适、注意力不集中或降低对于某些重要信息(如交通信号)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于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2.0.9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10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和空调冷凝水等。
2.0.11 再生水 recycling water
污、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作回用的水。当二级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已回用时,二级处理出水也可称为再生水。
2.0.12 湿地 wetland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海水水域。
2.0.13 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water treatment
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地面坡度的洼地里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作为填床料,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生态水处理系统。
2.0.14 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
3.0.1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3.0.2 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园林、电气与智能化、经济等各专业应紧密配合。
3.0.3 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3.0.4 方案设计阶段应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3.0.5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含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总则;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等六部分)和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
3.0.6 绿色建筑设计应在设计理念、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
3.0.7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下述规定:
1 外保温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A1或A2)、不燃的材料。
2 外填充墙宜优先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自保温墙体。
3 外墙(含结构性热桥和填充墙)当需要采用复合保温构造(外保温、内保温、夹芯保温)时,宜采用外墙内保温,不应采用外墙外保温。
因项目特殊性确需采用外墙外保温时,责任各方应进行充分技术论证且所拟用技术需经过省部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鉴定(评估、审定)。
{C}4 {C}东、西向外墙中,宽度超过1m的剪力墙和柱应进行隔热验算。
5 外墙宜采用浅色外饰面。
6 屋面不应采用岩棉、矿棉、玻璃棉或保温砂浆等抗压(压缩)强度低、吸水率高的材料作为外保温材料。
4.1 策划目标与实施团队
4.1.1 设计策划应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
4.1.2 策划目标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达到《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的对应等级。
2 节地与室外环境的目标、节能与能源利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运营管理的目标。
{C}4.1.3 {C} 策划与实施团队
绿色建筑的策划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或技术顾问的配合下,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多学科的反复协作。
4.1.4 实施要求
1 每一个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应指定一位绿色建筑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可以根据设计团队的技术实力,决定是否需要聘请技术顾问或是抽调设计团队成员成立绿色技术协调小组,技术顾问或绿色技术协调小组应配合技术负责人制订合理的绿色建筑星级目标和相应的技术体系,配合设计团队将各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落实到设计图纸上。
2 设计团队中各专业工程师应根据绿色建筑技术负责人提出的设计要求,不断深化设计,及时将设计调整反馈绿色建筑技术负责人、协调小组或技术顾问,以便其不断调整和完善绿色技术措施,确保目标定位的实现。
3 根据最终设计成果,设计团队、绿色建筑技术负责人、协调小组或技术顾问应进行绿色建筑技术自评,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并总结最终实施效果与实施方案的差异,积累经验,以备其它项目推广。
4.2.1 绿色建筑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前期调研;
2 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
3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
4 绿色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5 编制项目策划书。
绿色建筑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基本流程如图4-1所示:
4.2.2 绿色建筑策划的前期调研应包括场地分析、市场分析和社会环境分析,并满足下列要求:
1 场地分析应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
2 市场分析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
3 社会环境分析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周边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当地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情况等。
4.2.3 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分析项目的自身特点和要求;
2 分析《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相关等级的要求;
3 确定适宜的实施目标。
图4-1 绿色建筑项目前期策划流程图
4.2.4 应根据项目前期调研成果和明确的绿色建筑目标,制定项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与实施策略,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选用适宜的、被动优化的技术;
2 选用集成技术;
3 选用高性能的建筑产品和设备;
4 对现有条件不满足绿色建筑目标的,采取补偿措施。
4.2.5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技术可行性分析;
2 经济性分析;
3 效益分析;
4 风险分析。
4.2.6 项目策划阶段应编制绿色建筑项目策划书。
4.3.1 在绿色建筑技术分析中,应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采取快速分析与精细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便快速得到分析结论,及时指导设计,实现模拟分析辅助设计的目的。
4.3.2 实施要求
1 绿色建筑技术分析应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分析方法。总体原则是:对大尺度的总体布局、单体形态、空间组合、能源供应方案和水资源方案进行快速分析,得到方向性和原则性的分析成果,以配合方案的选择。对中小尺度的细部构造、材料参数、系统结构及关键设计参数,应采取半精细和精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准确分析,以形成完整的设计文件。
2 不同设计阶段应注意绿色建筑技术分析的深度要求。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前期,应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得到合适的建设目标和可实施技术体系。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后期,应根据精细化分析工作的研究成果,按照实施技术体系,分专业制订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提供设计参数的选取建议,确保技术细节能落实到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
5.1.1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含规范对应条文)
中山市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含规范对应条文)
{C}一、 {C}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1)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10.《建筑外门窗气窗、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
12.《关于印发<中山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2012】39号)
13.《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
14.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
2.项目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m2
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__ __ _ m2,地下:_______ m2,计入容积率面积:______ m2,容积率:______。
4.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 设 目 标 |
||||
建设目标 |
一星B□ 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 二星B□ 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 三星□ |
|||
关 键 绿 色 技 术 指 标 |
||||
序 号 |
指 标 |
单 位 |
数 值 |
备 注 |
1 |
建筑节能率 |
% |
|
|
2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 |
|
|
3 |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 |
|
|
4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 |
|
|
对应条文:
4.2.12 采用对比评定法,按《<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 50规定的计算条件,计算所设计建筑的采暖或空调能耗不超过“参照建筑”能耗的80%。
4.3.1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或者30%的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3.14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或者30%的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4.11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4.2.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或者50%以上的生活热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4.2.13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或者80%以上生活热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注:1、建筑节能率=[1-设计建筑年耗电量/(设计建筑年耗电量×2)]×100;
2、指标中2、3、4项 为一般项或优选项内容,如设计项目没有要求满足对应条款,则可以不填写具体数值,仅需画一杠“—”即可。) |
||||
各专业技术措施
1.规划、建筑和园林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图号: /J
2.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图号: /G
3.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图号: /S
4.电气、智能化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图号: /D
5.暖通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图号: /K |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
1.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现场环境保护计划;
2)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3)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加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3)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量管理计划;
2)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3)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4.绿色施工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1)施工单位采购材料尽量采用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其重量应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2)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的要求,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对应条文:
4.1.8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注:本条为控制项)
4.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注:本条为控制项)
4.4.3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4.6 对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利用率不低于20%。
4.4.9 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4.5.5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注:本条为控制项)
五、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的选用:
本工程是否有采用没有国家(行业、广东省)标准(含标准设计)可依据的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
有□,相关技术与产品如下:
1、技术与产品名称: ,组织鉴定(评估、审定)单位、日期及鉴定(评估、审定)报告编号: ;
2、技术与产品名称: ,组织鉴定(评估、审定)单位、日期及鉴定(评估、审定)报告编号: ;
3、…
没有采用□
对应规定:
《广东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 、《广东省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5.1.2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模板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1、(4.1.1)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做到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场地环境的改变,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详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设计文档: )、原始地形图(设计文档: )、规划总平面图(设计文档: )。
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2、(4.1.2)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采取了合理的工程措施,防止洪涝或泥石流的危害,对项目周边的危险源进行了环境评估(包括土壤氡含量、电磁辐射、污染物排放、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隐患等)。详见原始地形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规划总平面图。
4.1.2 建筑选址应避免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超标的污染、辐射危害源,远离重大危险源。建筑电力、控制等重要设施如建于地下,应采取措施,确保不被雨洪淹没。
3、(4.1.3)人均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_m2/人。
4.1.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同时满足当地规划的相关要求。
4、(4.1.6)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m2/人。
4.1.6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
5、(4.1.4、4.5.1)建筑日照间距详见规划总平面图、日照分析报告(设计文档: )□ 或日照模拟图(设计文档: )□。(注:日照分析报告和日照模拟图至少选择一项填写)
4.1.4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4.5.1 住宅建筑的日照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详细控规要求。当该城市无具体要求时,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6、(4.1.7)采用合理布局□(绿化隔离□),防止住区内部排放超标污染源。详见施工图: 。
4.1.7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7、(4.1.9)住区内无障碍设施设置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的要求,详见施工图: 。
4.1.9 住区内无障碍设施满足《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要求。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1、□(4.1.10)500 m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种类: ,幼儿园和会所的布置情况: 。
4.1.10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配置满足规范要求,与周边相关城市设施协调互补,相关项目合理集中设置。
{C}2、 {C}2、□(4.1.12)环境噪声最大值:昼间:___________ _ 夜间:___ _________;数据来源:环评报告□ 第三方模拟报告□
4.1.12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的规定。
{C}3、 {C}3、□(4.1.13)对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说明如下: 。本小区室外热岛模拟分析报告见设计文档: ,小区夏季平均热岛强度: ℃。
4.1.13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住区室外热环境,住区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C}4、 {C}4、□(4.1.14)对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说明如下: 。本小区室外通风模拟分析报告见设计文档: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 %,风速放大系数: 。
4.1.14 建筑布局、体形充分考虑建筑室内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舒适,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小于15%,风速放大系数不超过2。
{C}5、 {C}5、□(4.1.16)住区出入口数量:_________________,距离出入口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的公共交通站点数:_________ 个。
4.1.16 场地规划依据人车分行原则,合理组织交通系统。住区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最短距离不超过500m。
{C}6、 {C}6、 □(4.1.19)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比:____________ %。
4.1.19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住区建设中车库、设备用房等宜利用地下空间。
{C}7、 {C}7、□(4.1.20)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___________,改造措施:___________。(仅项目为废弃场地时此项可选)
4.1.20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1、(4.2.1)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的规定,详见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及节能计算书。
4.2.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12的规定。
2、(4.4.2)装饰性构件:
◆ 女儿墙高度大于□ 小于等于□规范要求2倍;
◆ 装饰性构件工程造价大于□ 小于等于□工程总造价的2%;
◆ 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大于□ 小于等于□20%。
(注:装饰构件主要指:(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且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2)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塔、球、曲面等异形构件;(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要求2倍以上;(4)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超过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装饰性构件造价不应超工程总造价的2%,双层外墙面积不应超外墙总面积20%。)
4.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女儿墙高度未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
3、(4.5.2)满足下列任一项:
①规定性指标评价:主要功能房间的窗地面积比最小值为: (对应可见光透射比为: )、可见光透射比最小值为: (对应窗地面积比为: );□
②性能性指标: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为采光参考平面的平均值)不小于2%,详见自然采光模拟报告(设计文档: )。□
4.5.2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卧室、主起居室(厅)、书房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注:1、规定性指标评价:a)窗地比≥1/7、可见光透射比≥0.77,b)当可见光透射比A<0.77时,窗地比≥0.77/A*1/7;2、性能性指标:自然采光模拟报告证明卧室、主起居室(厅)、书房的采光系数不小于1%)
4、(4.5.3)外墙(包括窗)构造做法和隔音量说明如下: ;
内墙(包括门)构造做法和隔音量说明如下: ;
楼板的防撞击声措施说明如下: 。
4.5.3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7dB(A)。起居室(厅)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和夜间不大于45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5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不小于25dB,沿交通干线时不小于30dB。(注:各类材料隔音性能见附录A)
5、(4.5.4)住宅各功能房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 □ 达到外门窗面积的45%以上□,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或者达到外门窗面积的45%以上。
6、(4.5.6)对首层卧室、起居室,半地下、地下空间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防止发霉说明如下:
4.5.6 首层卧室、起居室,半地下、地下空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霉 |
自选说明内容 |
1、□(4.1.11)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_________________。
4.1.11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2、□(4.2.4)采用下述措施中三项:
①建筑朝向接近南北向,居室夏季避免东、西向日晒。□
②东西向的窗户设置外遮阳设施。□
③采用通风方面的优化设计见设计文档:_________________。□
④采用日照、采光方面的优化设计见设计文档:_________________。□
4.2.4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地)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注:满足三项即达标)。
3、□(4.2.10)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屋顶采用绿化隔热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 %,详见设计文档: ;□
②东西外墙采用绿化隔热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 %,详见设计文档: 。□
4.2.10 住宅的屋顶采用绿化隔热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40%以上,或者东西外墙采用绿化隔热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30%以上。(注:满足一项即达标)
4、□(4.2.11)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墙面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吸收系数ρ小于0.4)的面积达到墙面面积的 %,详见设计文档: ;□
② %以上的窗户进行有效的外遮阳,详见设计文档: 。□
4.2.11 住宅墙面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吸收系数ρ小于0.4)的面积达到墙面面积的80%以上,或者75%以上的窗户进行有效的外遮阳。(注:满足一项即达标)
5、□(4.2.12)空调能耗指标:
参照建筑全年空调耗电量: kwh/m2/年,设计建筑全年空调耗电量: kwh/m2/年,设计建筑与参照建筑全年空调耗电量比: %。
4.2.12 采用对比评定法,按《<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规定的计算条件,计算所设计建筑的采暖或空调能耗不超过“参照建筑”能耗的80%。
6、□(4.4.7)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____________%,详见设计文档:
4.4.7 在保证再循环使用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前提下,设计过程考虑选用具有可再循环使用性能的建筑材料,并且设计方案中使用了再循环材料;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的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10%。(注: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可再循环材料的使用。)
7、□(4.4.8)工程交楼标准:精装修□ 毛坯□
对于毛坯交楼标准: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留:有□ 无□
4.4.8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8、□(4.5.7)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①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小于18m;1套住宅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②根据单体建筑平面图判断无明显视线干扰;1套住宅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4.5.7 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注:满足任一条件即达标)
9、 □(4.5.8)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夏季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 ℃,东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 ℃,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 ℃
4.5.8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325的夏季隔热要求。(中山市为35.6℃,此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要满足。)
10、□(4.5.10)采用下列措施中的两项:
①南向卧室、起居室采用外遮阳;□
②东、西向卧室、起居室采用可调节外遮阳;□
③外遮阳与建筑其它功能一体化;□
4.5.10 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均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中间遮阳设施,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可调节外遮阳充分考虑遮阳效果、自然采光和视觉影响等因素。(注:任两项满足即达标)
11、□(4.5.11)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墙面采用室外饰面材料名称: □、使用容易清洗材料名称: □,所有门窗气密性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有效地防止春季泛潮、发霉。
4.5.11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春季泛潮、发霉。
12、□(4.6.12)各类公共设备机房设置在公共部位且方便维修,各类公共管道进入公共管井,并设置在公共部位,便于日常维修,详见各相关施工图。
4.6.12 设备、管道的设置方便维修、改造和更换。
13、□(4.5.12)对采取何种措施防止外墙和幕墙可开启设计时风箫声的发生采取的措施说明如下: 。
4.5.12 多层及高层建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箫声发生。
14、□(4.5.14)卧室、起居室(厅)使用一种以上(含一种)下述材料:空气净化功能纳米复相涂覆材料: □、产生负离子功能材料: □、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 □、湿度调节材料 □、温度调节材料: □。
4.5.14 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
三、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4.1.5)本项目种植主要的乡土植物(应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木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 ,有□ 没有□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
4.1.5 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种植乡土植物应确保植物的存活,减少病虫害,抵抗自然灾害,并合理控制绿化与景观的造价。不得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4.1.15)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如下: 。100平方米绿地上的乔木数量: □ 或榕树类树木数量: □。
4.1.15 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习荫植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或不小于一株榕树类树木。
{C}2、 {C}□(4.1.17)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比为: %,详见设计文档: 。
4.1.17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大于等于45%。
{C}3、 {C}□(4.1.18)对利用建筑阴影、高大乔木和庇护景观为室外人员活动区、人行道路提供遮阳的措施说明如下: 。
4.1.18 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提供夏季遮阳,设置遮阳、避雨的走廊、雨棚等。 |
5.1.3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模板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必须说明内容 |
无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4.4.4)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4.4.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C}2、 {C}□(4.4.5)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②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③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详见检验报告: 。□
④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Q345GJ、Q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4.4.5 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注:满足任一条即达标)
3、□(4.4.10)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①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 砌体结构□ 木结构□,结构体系优化见设计文档: ;□
②采用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
4.4.10 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如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并对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或者采用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注:满足任一条即达标) |
5.1.4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模板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必须说明内容 |
1、(4.3.1)住区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生活给水方案、生活排水方案、雨水排放方案、雨水和中水利用方案)简要说明如下: 。
4.3.1 在方案、规划阶段,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气候特征和不同的建筑类型,以“低质低用,高质高用”原则,制订合理的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
2、(4.3.2)对住区管网防漏损的主要措施(包括供水压力的选择;阀门、设备管材、管件的选用及连接方式;用水的分项分级检测等)说明如下: 。
4.3.2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3、(4.3.3)对主要给水系统的节水措施和节水器具的主要用水参数说明如下: 。
4.3.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4、(4.3.4)住区内部是否存在景观用水 :
有,景观用水采用雨水◇ 、建筑中水◇、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并设置了循环水处理设备(见设计文档: ,且所采用的非传统水源与水景的补水量达到平衡(计算书见设计文档: )。□
没有存在景观用水。□
4.3.4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5、(4.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对水质安全保障、水量安全保障、卫生安全保障的措施,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的措施说明如下: 。
4.3.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4.3.6)对保证污水不污染雨水等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尽量减小雨水流入污水管网的有效措施说明如下: 。
4.3.6 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污水不污染雨水等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尽量减少雨水流入污水管网。
7、(4.3.7)卫生间采用冲厕所水箱时,在自来水出水口设置隔离水箱。
4.3.7 有污染的自来水出水口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8、(4.6.2)住户水的分户、分类计量方式说明如下: 。
4.6.2 住宅内水、电、燃气表具设置齐全,且实行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4.3.8)对室外场地采用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的措施(包括可渗透的管沟、旱溪、生态冲沟、透水铺装等措施)说明如下: 。
4.3.8 合理设计雨水(包括地面雨水、建筑屋面雨水)的径流控制利用途径,减少雨水受污染机率,削减雨洪峰流量。(注:多种渗透措施有:硬质铺装地面采用渗水材质;雨水管采用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采用景观贮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下凹绿地等增加渗透量、削减洪峰流量。)
{C}2、 {C}□(4.3.9)满足下列任意两项内容:
①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
②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洗车、道路冲洗。□
③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垃圾间冲洗。□
4.3.9 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注:满足任意两项内容即达标)
3、□(4.3.10)绿化灌溉采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管灌□ 喷灌□ 其它措施: □。
4.3.10 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注:满足任意一项即达标)
4、□(4.3.11)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满足下列任意一项内容:
①非饮用水就近选用选用市政再生水,见设计文档: 。□
②非饮用水采用自设建筑中水设施产生再生水时,建筑内污水处理选用经济、适用的成熟处理工艺及安全可靠的消毒技术。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采用建筑自设地埋式或封闭式中水设备,有关计算分析及施工图详见设计文档: 。□
③就近采用其他再生水,见设计文档: 。□
4.3.11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注:满足任意一项即达标)
5、□(4.3.12)满足下列任意一项内容:
①收集利用屋面雨水,见设计文档: 。□
②收集利用道路、绿地雨水,见设计文档: 。□
③其他: ,见设计文档: 。□
4.3.12 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注:满足任意一项即达标)
6、□(4.3.13、4.3.14)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或 %的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具体计算详见设计文档: 。
4.3.1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或者30%的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3.14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或者70%的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7、□(4.2.9、4.2.13) %以上生活热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具体计算见设计文档: 。
4.2.9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或50%以上生活热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4.2.13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或者80%以上生活热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
5.1.5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模板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一、电气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4.6.2)住户电的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方式说明如下: 。
4.6.2 住宅内水、电、燃气表具设置齐全,且实行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C}2、{C}(4.6.5)住区应急广播系统设置详见施工图: 。
4.6.5 住区设置应急广播系统。 |
自选说明内容 |
1、□(4.2.7)满足下列一项要求:
①公共场所照明设计照明功率密度(LPD)计算值: ,不高于《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现行值,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②对住宅建筑的公共场所和公共部位的照明采用何种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了何种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说明如下: 。□
4.2.7 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应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注:满足任意一项即达标) |
二、智能化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无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4.6.7)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定位等级、子系统基本配置与技术要求说明如下: 。
4.6.7 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智能化系统达到《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中基本配置要求。 |
5.1.6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模板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必须说明内容 |
1、(4.2.2)本项目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所选用的冷水机组□ 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 ,能效比 ,符合DBJ15-51规定,并进行了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见计算文档: 。(注:本项没有集中空调系统时不填)
4.2.2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中的有关规定值,应在进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选择空调制冷机组。
2、(4.2.3)本项目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各户均设置了室温调节装置,设置了区域供热(冷)量计量装置,详见设计文档: 。(注:本项没有集中空调系统时不填)
4.2.3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设施。采用区域供冷的应设置冷量计量装置。
3、(4.6.2)住户燃气的分户、分类计量说明如下: 。
4.6.2 住宅内水、电、燃气表具设置齐全,且实行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4.2.5)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 、冷热水输送能效比: ,均满足DBJ 15-51的规定,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4.2.5 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DBJ 15-51的规定。
{C}2、 {C}□(4.2.6)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是否比DBJ 15-51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是□ 否□
4.2.6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DBJ 15-51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C}3、 {C}□(4.2.8)满足下列任一项措施:
①说明采用何种经济合理可靠的新风与排风的能量回收系统。□
②说明采用何种经济合理可靠的空调冷凝热回收制备生活热水的装置。□
4.2.8 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注:满足任意一项即达标)
{C}4、 {C}□(4.5.9)用户各房间均设置了室温调控装置。详见设计文档: 。
4.5.9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各个房间用户均可根据需要对所在房间室温进行调控。
{C}5、 {C}□(4.5.13)满足下面任一内容:
①设置换气装置(或独立新风系统)时,新风量达到每人每小时40立方米,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②设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自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具有报警提示功能,详见设计文档: 。□
4.5.13 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注:满足任意一项即达标) |
5.2 公共建筑
5.2.1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模板
公共建筑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含规范对应条文)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1)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
10.《建筑外门窗气窗、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
12.《关于印发<中山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2012】39号)
13.《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
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
2.项目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m2。
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______ m2,地下:______ m2,计入容积率面积:________ m2,容积率:_______。
4.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 设 目 标 |
|||||
建设目标 |
一星B□ 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 二星B□ 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 三星□ |
||||
关 键 绿 色 技 术 指 标 |
|||||
序 号 |
指 标 |
单 位 |
数 值 |
备 注 |
|
1 |
建筑节能率 |
% |
|
|
|
2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 |
|
|
|
3 |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 |
|
|
|
4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 |
|
|
|
对应条文:
5.2.19 采用权衡法计算,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规定的计算条件,计算所设计建筑的能耗应不超过“参照建筑”能耗的80%。建筑的实际年耗电量不超过本城市同类建筑能耗统计的平均值。
5.4.12 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5.3.14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其他类建筑不低于20%。
5.2.20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
|||||
各专业技术措施
1.规划、建筑和园林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图号: /J
2.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图号: /G
3.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图号: /S
4.电气、智能化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图号: /D
5.暖通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图号: /K |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
1.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现场环境保护计划;
2)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3)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加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3)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量管理计划;
2)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3)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4.绿色施工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1)施工单位采购材料尽量采用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其重量应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2)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对应条文:
5.1.5 项目建设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防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与水污染、光污染等。采取措施控制施工对场地周边区域造成的影响。(注:本条为控制项)
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注:本条为控制项)
5.4.3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
5.4.6 施工单位制订专项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计划,采取拆毁、废品折价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措施(包括废物统计,提供废物回收、折价处理和再利用的费用等内容)。固废分类处理,并且可再利用、可循环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比例不低于30%。
5.4.10 在保证性能及安全性和健康环保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
5.5.4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中的有关规定。(注:本条为控制项)
5.6.4 建筑施工和运营兼顾了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
五、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的选用:
本工程是否有采用没有国家(行业、广东省)标准(含标准设计)可依据的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
有□,相关技术与产品如下:
1、技术与产品名称: ,组织鉴定(评估、审定)单位、日期及鉴定(评估、审定)报告编号: ;
2、技术与产品名称: ,组织鉴定(评估、审定)单位、日期及鉴定(评估、审定)报告编号: ;
3、…
没有采用□
对应规定:
《广东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指南》、《广东省勘察设计管理条例》规定。
5.2.2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公共建筑之规划、建筑、园林)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公共建筑之规划、建筑、园林)(含规范对应条文)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1、(5.1.1)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做到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场地环境的改变,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详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设计文档: )、原始地形图(设计文档: )、规划总平面图(设计文档: )。
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2、(5.1.2)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采取了合理的工程措施,防止洪涝或泥石流的危害,对项目周边的危险源进行了环境评估(包括土壤氡含量、电磁辐射、污染物排放、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隐患等)。详见原始地形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规划总平面图。
5.1.2 建筑选址应避免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超标的污染、辐射危害源,远离重大危险源。建筑电力、控制等重要设施如建于地下,应采取措施,确保不被雨洪淹没。
3、(5.1.3)本建筑是否存在幕墙:是□ 否□。如存在幕墙,幕墙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说明如下: 。
5.1.3 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的要求,避免照明光污染。
4、(5.1.4)采用合理布局□(绿化隔离□),防止场地内排放超标污染源。详见施工图: 。
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5.1.6)建筑日照间距详见规划总平面图、日照分析报告(设计文档: )□ 或日照模拟图(设计文档: )□。(注:日照分析报告和日照模拟图至少选择一项填写)
5.1.6 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不对临近住宅造成影响。
6、(5.1.8)场地内无障碍设施设置满足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的要求,详见施工图: 。
5.1.8 场地内无障碍设施满足《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要求。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1.9)环境噪声最大值:昼间:______________ 夜间:_____________;数据来源:环评报告□ 第三方模拟报告□
5.1.9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
{C}2、 {C}□(5.1.10)室外通风模拟分析报告见设计文档: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为: %,风速放大系数为: 。
5.1.10 建筑布局、体形充分考虑建筑室内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舒适,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小于15%,风速放大系数不超过2。
{C}3、 {C}□(5.1.11)本项目采用屋顶绿化形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垂直绿化的合理采用详见设计文档: 。
5.1.11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形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合理采用垂直绿化等方式。
{C}4、 {C}□(5.1.13)本项目出入口数量:_________________,距离出入口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的公共交通站点数:_________ 个。
5.1.13 场地规划依据人车分行原则,合理组织交通系统。主要出入口距公共交通站点的最短距离不超过500m。
{C}5、 {C}□(5.1.14)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比:_____________。
5.1.14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不低于15%。 |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1、(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详见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及节能计算书。
5.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
2、(5.4.2)装饰性构件:
◆ 女儿墙高度大于□ 小于等于□规范要求2倍;
◆ 装饰性构件工程造价大于□ 小于等于□工程总造价的2%;
◆ 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大于□ 小于等于□20%。
(注:装饰构件主要指:(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且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大量使用;(2)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在屋顶等处设立塔、球、曲面等异形构件;(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要求2倍以上;(4)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超过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装饰性构件造价不应超工程总造价的2%,双层外墙面积不应超外墙总面积20%。)
5.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
自选说明内容 |
1、□(5.2.7)建筑总平面设计过程中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与优化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效果的分析,综合考虑了日照、通风与采光。详见设计文档: 。
5.2.7 建筑总平面设计综合考虑日照、通风与采光。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与优化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效果。
2、□(5.2.8)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占外窗总面积的 %,建筑幕墙在人员常驻房间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房间独立的通风换气装置。详见设计文档: 。
5.2.8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在人员常驻房间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房间独立的通风换气装置。
3、□(5.2.9)外窗的气密性等级: ,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规定的6级要求;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3级要求。
5.2.9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6级要求。
4、□(5.2.17)非空调公共空间达到所占用面积的 %,详见设计文档: 。
5.2.17 应用非空调公共空间(大堂、走廊、休闲区等),非空调公共空间达到所占用面积的50%以上。
5、□(5.2.18、5.5.14)对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说明如下(注: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
5.2.18 建筑东、东西面外窗均采用外遮阳措施。玻璃幕墙、采光顶采用外遮阳或智能控制的中间遮阳、内遮阳措施。
5.5.14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中间遮阳,玻璃幕墙、采光顶采用外遮阳、中间遮阳或智能控制遮阳系统改善室内热环境。
6、□(5.4.7)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 %。详见设计文档: 。
(注: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可再循环材料的使用。)
5.4.7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
7、□(5.4.8)工程交楼标准:精装修□ 毛坯□
对于毛坯交楼标准: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留:有□ 无□
5.4.8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8、□(5.4.9)可变换功能的区域范围: 、隔断方式: 及可变化空间功能的区域面积比: 。
5.4.9 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30%以上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其他建筑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重新装修的材料浪费。
9、□(5.5.7)下表任意两项内容达标:
①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建筑朝向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②建筑单体采用诱导气流方式,如导风墙和拔风井等,促进建筑内自然通风。□
③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风压和热压作用在不同区域的通风效果,综合比较不同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方案,确定最优自然通风系统设计方案,详见通风模拟报告: 。□
5.5.7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保证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
10、□(5.5.9)外墙(包括窗)构造做法和隔音量说明如下: ;
内墙(包括门)构造做法和隔音量说明如下: ;
楼板的防撞击声措施说明如下: 。
5.5.9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的一级要求。其他类建筑满足相关功能要求的隔声指标。
11、□(5.5.10)满足下列任意一项内容:
①说明如何合理布置可能引起振动和噪声的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和隔声措施。□
②说明如何布置噪声敏感的房间远离室内外噪声源。□
5.5.10 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12、□(5.5.11)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其他类建筑人员常驻的主要房间75%面积满足自然采光需求。详见设计文档: 。
5.5.11 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其他类建筑人员常驻的主要房间75%面积满足自然采光需求。
13、□(5.5.12)对采用做好室内空间密封的措施,如何合理选用吸湿性面层材料、设置架空地面、设置防潮层等措施防止春季泛潮发霉说明如下: 。
5.5.12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春季泛潮发霉
14、□(5.5.13)本项目采取的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无障碍通道口、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停车位□等满足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的要求。
5.5.13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有无障碍设施。并满足《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中规定的设计部位均设有无障碍设施的相关要求。
15、□(5.6.6)各类公共设备机房设置在公共部位且方便维修,各类公共管道进入公共管井,并设置在公共部位,便于日常维修,详见相关施工图。
5.6.6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护、改造和更换。
16、□(5.5.16)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采取改善室内空间采光效果的措施:反光板◇ 散光板◇ 棱镜玻璃窗◇ 导光管、光纤等先进的自然采光技术◇ 其它: ◇后,75%的室内空间采光系数不低于2%;□
②采取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光导管的设置◇、其它: ◇后地下空间昼间采用自然光采光(采光系数0.5%以上)的面积超过地下一层面积的20%。详见设计文档: 。□
5.5.16 采用措施改善室内空间采光效果,75%的室内空间采光系数不低于2%。或地下空间昼间采用自然光采光(采光系数0.5%以上)的面积超过地下一层面积的20%。)
17、□(5.1.16)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___________,改造措施:___________。(仅项目为废弃场地时此项可选)
5.1.16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18、□(5.1.17)旧建筑的利用、旧建筑改造加固措施说明如下: 。(注:仅在场地内存在旧建筑时才能填写)
5.1.17 将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建设项目,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建筑立面、室外环境、建筑主体结构、室内空间等加以保留和利用。
19、□(5.2.19)采用权衡法计算,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规定的计算条件,计算所设计建筑的能耗应不超过“参照建筑”能耗的80%。详见设计文档: 。
5.2.19 采用权衡法计算,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规定的计算条件,计算所设计建筑的能耗应不超过“参照建筑”能耗的80%。建筑的实际年耗电量不超过本城市同类建筑能耗统计的平均值。 |
三、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1、(5.1.7)种植主要的乡土植物(应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木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 ,有□ 没有□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
5.1.7 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种植乡土植物应确保植物的存活,减少病虫害,抵抗自然灾害,并合理控制绿化与景观的造价。不得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 |
自选说明内容 |
1、□(5.1.12)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及保证植物成活率的措施进行说明如下: 。100平方米绿地上的乔木数量: □或榕树类树木数量: 。□
5.1.12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且采用包含乔、灌木、草、习荫植物的复层绿化,植物成活率95%以上。
2、□(5.1.15)对利用建筑阴影、高大乔木和庇护景观为室外人员活动区、人行道路提供遮阳的措施说明如下: 。
5.1.15 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提供夏季遮阳,设置遮阳、避雨的走廊、雨棚等。
3、□(5.1.18)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 %,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5.1.18 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大于等于40%。 |
5.2.3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模板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必须说明内容 |
无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4.4)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5.4.4 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C}2、 {C}□(5.4.5)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②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③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详见检验报告: 。□
5.4.5 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注:满足任一条件即达标)
{C}3、 {C}□(5.4.11)建筑结构体系采用 钢结构□ 砌体结构□ 木结构□,结构体系优化见设计文档: 。
5.4.11 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4、□(5.4.13)本项目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建筑进行模拟拼装,详见设计文档: 。
5.4.13 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建筑进行模拟拼装,减少返工造成材料、构件和施工的浪费。 |
5.2.4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模板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必须说明内容 |
1、(5.3.1)项目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生活给水方案、生活排水方案、雨水排放方案、雨水和中水利用方案)简要说明如下: 。
5.3.1 在方案、规划阶段,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气候特征和不同的建筑类型,以“低质低用,高质高用”原则,制订合理的建筑水(环境)系统规划方案。
2、(5.3.2)本项目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符合《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等的规定,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项目根据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排放渠道、渗透途径,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实现雨染分流,详见有关施工图。
5.3.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污水不污染雨水,尽量减少雨水流入污水管网。
3、(5.3.3)对项目管网防漏损的主要措施(包括供水压力的选择;阀门、设备管材、管件的选用及连接方式)说明如下: 。
5.3.3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4、(5.3.4)对主要给水系统的节水措施和节水器具的主要用水参数说明如下: 。
5.3.4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5、(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对水质安全保障、水量安全保障、卫生安全保障的措施,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的措施说明如下: 。
5.3.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6、(5.3.6)本项目是否采用分质供水:是□ 否□,如采用分质供水,采用防腐蚀、结垢的阀门、设备管材、管件及配件,相关管道标识清晰明确,详见相关施工图。
5.3.6 采用分质供水时,采用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管道标识清晰明确。
7、(5.3.7)卫生间采用冲厕所水箱时,在自来水出水口设置隔离水箱□,其他: □等有效隔离措施.
5.3.7 有污染的自来水出水口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2.15)如采用余热或废热产生生活水,热源形式: 、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 及蒸汽比例 。
5.2.15 对于有稳定热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应充分利用废热余热。利用热泵或空调的余热以及其他废热供应蒸汽或生活热水。
{C}2、 {C}□(5.3.8)采用下列任意两项技术:
①采用了雨水入渗等技术设施,详见设计文档: ;□
②采用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详见设计文档: ;□
③采用了雨水调蓄排放系统,详见设计文档: 。□
5.3.8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注:采用任意两项即达标)
{C}3、 {C}□(5.3.9)采用下列任意两项技术:
①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详见设计文档: ;□
②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洗车、道路冲洗,详见设计文档: ;□
③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景观水,详见设计文档: 。□
5.3.9 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注:采用任意两项即达标)
{C}4、 {C}□(5.3.10)绿化灌溉采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管灌□ 喷灌□ 其它措施: □。
5.3.10 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任意一项满足即达标)
{C}5、 {C}□(5.3.11)下列任意一项内容满足:
①非饮用水选用市政再生水。详见设计文档: 。□
②非饮用水采用自建筑中水设施产生,建筑内污水处理选用经济、适用的成熟处理工艺及安全可靠的消毒技术。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采用建筑自设地埋式或封闭式中水设备。详见设计文档: 。□
5.3.11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注:采用任意一项即达标)
{C}6、 {C}□(5.3.12)项目分类分组水量计量的具体措施说明如下: 。
5.3.12 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C}7、 {C}□(5.3.13、5.3.14)本项目为: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详见设计文档: ;□
旅馆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详见设计文档: ;□
其他类建筑(办公楼、商场、旅馆),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详见设计文档: 。□
5.3.13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其他类建筑不低于10%。
5.3.14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其他类建筑不低于20%。
{C}8、 {C}□(5.2.20)如采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热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具体方式: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 %。
5.2.20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
5.2.5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模板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一、电气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5.2.3)施工图设计中没有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5.2.3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C}2、 {C}(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不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要求。(注:仅需填写项目所有房间或场所中的最大值)
5.2.4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现行值。
3、(5.2.5)项目的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详见设计文档: 。(仅在项目为新建建筑时填写)
5.2.5 新建公共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办公设备和热水能耗等实现独立分项计量。
4、(5.2.6)建筑的用电指标(负荷): 不超出广东省和中山市的相关规定。
5.2.6 建筑的用电指标(负荷)不超出当地用电规划要求,并符合省及本城市的相关规定。
5、(5.5.6)建筑室内照度为: 、统一眩目值为: 、一般显色指数为: ,上述指标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要求。
5.5.6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
自选说明内容 |
1、□(5.2.16)项目的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及非电能源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详见设计文档: 。(仅在项目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时选择)
5.2.16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对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对非电能源也能实现按主要用途分项、定时计量。
2、□(5.2.20)如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具体方式: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 %。
5.2.20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3、□(5.2.21)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不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第5.4.1条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目标值。(注:仅需填写项目所有房间或场所中的最大值)
5.2.21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第5.4.1条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目标值。
4、□(5.5.15)具有下述任一功能:
①具有对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功能,详见设计文档: 。□
②具有能够实现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的功能,详见设计文档: 。□
5.5.15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注:满足任一功能即达标) |
二、智能化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无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6.8)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定位等级、子系统基本配置与技术要求说明如下: 。
5.6.8 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满足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的要求。
{C}2、 {C}□(5.6.9)对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性说明如下: 。
5.6.9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
5.2.6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模板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含规范对应条文)
必须说明内容 |
1、(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为: ,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锅炉热效率为: ,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5.2.2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2、(5.5.1、5.5.3)下列室内设计参数值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其中温度值: 、湿度值: 、风速值: 、新风量值: 。
5.5.1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5.5.3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设计要求。
3、(5.5.2)对减少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措施说明如下(对于室内散湿量较大的功能场所,应说明除湿方法及效果): 。
5.5.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4、(5.5.5)对室内噪声源和室外环境影响的减震和消声措施说明如下: 。
5.5.5 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相关要求。其他建筑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和控制噪声。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2.10)如空调系统有蓄冷措施,满足下列任一条:
①说明采用何种蓄能材料和技术,实现建筑本体蓄能。□
②合理采用蓄能设备和系统。用于蓄冷的电驱动蓄能设备提供的冷量达到30%,详见文档: 。□
5.2.10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满足任一条即达标)
{C}2、 {C}□(5.2.11)排风热回收的方法: 及热回收效率 。(仅设有排风热回收装置时选择)
5.2.11 在比较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基础上,合理利用排风热回收。且运行可靠,实测的热回收效率达到设计要求。
{C}3、 {C}□(5.2.12)对全年新风调节方法及措施说明如下: (仅对于全空气系统时选择),
5.2.12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C}4、 {C}□(5.2.13)下列任意两项内容满足:
①说明如何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
②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空调冷热源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详见设计文档: 。□
③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或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详见设计文档: 。□
5.2.13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注:满足任两项即达标)
5、□(5.2.14)对采用何种节能设备与系统说明如下: ,其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为: ,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为: ,两者均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第5.3.26、5.3.27条的规定。
5.2.14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第5.3.26、5.3.27条的规定。
6、□(5.5.8)下列任意两项内容满足:
①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开启的空调末端。□
②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进行温湿度调节的空调末端。□
③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湿度调节的空调末端。□
{C}5.5.8 {C}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注:满足任两项即达标) |
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均包含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等六个模块。每个模块均需作为单独一张施工图设计出图。其中总则编和规划、建筑、园林篇为建筑专业施工图,结构篇为结构专业施工图,给排水篇为给排水专业施工图,电气、智能化篇为电气专业施工图,暖通空调篇为暖通空调专业施工图。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篇内容为填空题和选择题,需一一作答。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分为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等五个模块。为方便设计人员参照设计,模块内每一小题(模板中黑体字部分)均与《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中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的相关条文(模板中的红色字部分)对应并已全部包含在内,具体工程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可不列出相关条文以便节省篇幅。各模块均包含必须说明内容和自选说明内容。必须说明内容每一条(黑体字部分)对应《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中的控制项(红色字部分),必须做出正确的回答。自选说明内容中各条(黑体字部分)对应《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中的一般项或优选项,各项目可结合各自情况,根据建设目标和划分不同等级绿色建筑的项数要求选取相应内容作答,当需选择某一自选说明内容作答时,应在相应序号后“□”内打“√”。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各模块内容分为简答题,填空题和选择题等。简答题的格式一般如下:“xxxxx说明如下: ”,需要在下划线上简要回答,下划线长短可根据答题需要调整,除简答题外题目中含有下划线“ ”的为填空题,需要正确回答。题目中带有“□”或“◇”为选择题,其中“□”为一级选择项,“◇”为二级选择项,二级选择项仅在一级选择项选择相应项后才用作答。一道题中可能同时含选择题和填空填,如下述题目: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采取改善室内空间采光效果的措施:反光板◇ 散光板◇ 棱镜玻璃窗◇ 导光管、光纤等先进的自然采光技术◇ 其它: ◇后,75%的室内空间采光系数不低于2%;□ ②采取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光导管的设置◇、其它: ◇后地下空间昼间采用自然光采光(采光系数0.5%以上)的面积超过地下一层面积的20%。详见设计文档: □。作答时首先在①或②项选择一项(在对应的“□”上打“√”),接着在所选的选择支上对相关的填空题作答及二级选择题选择对应项(在对应的“◇”上打“√”)
6.1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
中山市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建筑面积:____________m2
建 设 目 标 及 关 键 绿 色 设 计 指 标 |
||||||||||||||||||||||||
建设目标 |
一星B□ 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 二星B□ 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 三星□ |
|||||||||||||||||||||||
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
建筑节能率(%) |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
||||||||||||||||||||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
|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率(%) |
|
|||||||||||||||||||||
各专业设计指标(共七项) |
||||||||||||||||||||||||
一、规划设计指标 |
||||||||||||||||||||||||
人均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_m2/人
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m2/人
本工程设置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入口 □ 无障碍通道□ 无障碍楼梯□ 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停车位□ |
||||||||||||||||||||||||
二、建筑设计指标 |
||||||||||||||||||||||||
1. 常规保温隔热设计
1.1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W/(m2﹒K),热惰性指标(D): ;自承重墙体采用自保温□ 外保温□ 内保温□ 夹芯保温□ 其它 □,所用保温材料: ;东西向宽度超过1m的剪力墙、柱采用外保温□ 内保温□ 夹芯保温□ 其它 □,所用保温材料: ;东、西外墙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 ;东外墙夏季内表面最高温度 ℃,西外墙夏季内表面最高温度 ℃。
1.2 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 W/(m2﹒K),热惰性指标(D): ,夏季内表面最高温度 ℃,采用外保温□ 内保温□ 其它 □,所用保温材料: 。
1.3 保温材料是否采用不燃材料:是□ 否□
1.4 门窗玻璃采用:单片白玻□ 单片吸热玻璃□ 单片热反射镀膜玻璃□ 单片LOW-E玻璃□ 无色透明中空玻璃□ 中空热反射镀膜玻璃□ 中空LOW-E玻璃□ 其它 □
1.5 东西向外窗外遮阳装置形式:固定式外遮阳□ 活动外遮阳□ 其它: □
2.装饰性构件:
◆ 女儿墙高度大于□ 小于等于□规范要求2倍;
◆ 装饰性构件工程造价大于□ 小于等于□工程总造价的2%;
◆ 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大于□ 小于等于□20%。
3. 室内自然采光设计指标与评价
3.1规定性指标:
最小窗地面积比:______________ ,最小外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____________
3.2性能性指标:
◆ 最小采光系数
4.楼板隔音设计:隔音楼板□ 浮筑楼板□
5.室内自然通风设计指标与评价
◆ 外窗可开启面积有效值
|
||||||||||||||||||||||||
三、结构设计指标 |
||||||||||||||||||||||||
1.现浇混凝土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是□ 否□ |
||||||||||||||||||||||||
四、园林设计指标 |
||||||||||||||||||||||||
1.室外绿化种植植物是否为乡土植物:是□ 否□,是否有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是□ 否□。 |
||||||||||||||||||||||||
五、给排水设计指标 |
||||||||||||||||||||||||
1.本工程 %用户的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加热□ 风冷热泵热水系数□ 户式燃气热水器□ 集中供应生活热水□ 其它 □
2. 室内生活排水采用:污废分流□ 污废合流□;
建筑雨水排放采用:雨污分流□ 雨污合流□
3.给水管材料采用: ,连接方式 ;排水管材采用:
连接方式:
4.是否设置用水的分项计量和分级计量:是□ 否□
5.是否采用了节水器具:是□ 否□ |
||||||||||||||||||||||||
六、暧通空调设计指标 |
||||||||||||||||||||||||
住宅空调形式:家用分体空调□ 户式中央空调□ 区域供冷供热□
空调系统能效比,家用分体空调: 户式中央空调:
|
||||||||||||||||||||||||
七、电气设计指标 |
||||||||||||||||||||||||
1.住宅是否实施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是□ 否□
|
||||||||||||||||||||||||
设计单位绿色建筑标识自评(参照各专业技术措施模板填写各专业满足的条文编号) |
||||||||||||||||||||||||
专业 |
控制项 |
一般项 |
一般项 |
一般项 |
一般项 |
一般项 |
||||||||||||||||||
优选项 |
优选项 |
优选项 |
优选项 |
优选项 |
||||||||||||||||||||
规划 |
全部满足 |
4.1.10□
4.1.12□
4.1.13□
4.1.14□
4.1.16□ |
|
|
|
|
||||||||||||||||||
4.1.19□
4.1.20□ |
|
|
|
|
||||||||||||||||||||
建筑 |
全部满足 |
4.1.11□ |
4.2.4□ 4.2.10□
4.2.11□ |
|
4.4.7□
4.4.8□ |
4.5.7□
4.5.8□ 4.5.10□
4.5.11□
4.5.12□ |
||||||||||||||||||
|
4.2.12□ |
|
|
4.5.14□ |
||||||||||||||||||||
结构 |
全部满足 |
|
|
|
4.4.4□
4.4.5□ |
|
||||||||||||||||||
|
|
|
4.4.10□ |
|
||||||||||||||||||||
给排水 |
全部满足 |
|
4.2.9□ |
4.3.8□
4.3.9□
4.3.10□
4.3.11□
4.3.12□
4.3.13□ |
|
|
||||||||||||||||||
|
4.2.13□ |
4.3.14□ |
|
|
||||||||||||||||||||
暖通 |
全部满足 |
|
4.2.5□
4.2.6□
4.2.8□ |
|
|
4.5.9 □
4.5.13 □ |
||||||||||||||||||
|
|
|
|
|
||||||||||||||||||||
电气 |
全部满足 |
|
4.2.7□ |
|
|
|
||||||||||||||||||
|
|
|
|
|
||||||||||||||||||||
园林 |
全部满足 |
4.1.15□
4.1.17□
4.1.18□ |
|
|
|
|
||||||||||||||||||
|
|
|
|
|
||||||||||||||||||||
绿色施工 |
全部满足 |
|
|
|
4.4.3□
4.4.6□
4.4.9□ |
|
||||||||||||||||||
|
|
|
|
|
||||||||||||||||||||
关键绿色技术指标 |
------- |
|
4.2.9□ |
4.3.13□ |
|
|
||||||||||||||||||
|
4.2.12□
4.2.13□ |
4.3.14□ |
4.4.11□ |
|
||||||||||||||||||||
满足条文数量 |
全部满足 |
|
|
|
|
|
||||||||||||||||||
|
|
|
|
|
||||||||||||||||||||
|
节地与室外环境 |
节能与能源利用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室内环境质量 |
|||||||||||||||||||
设计单位自评意见 |
该项目设计指标达到 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设计出图章)
各专业负责人:
规划、建筑、园林: 、结构: 、给排水: 、
电 气、智 能 化: 、暖通:
设计负责人:
年 月 日 |
|||||||||||||||||||||||
审图机构
审查意见 |
经审查,该项目达到 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审图专用章)
各专业审查人:
规划、建筑、园林: 、结构: 、给排水: 、
电 气、智 能 化: 、暖通:
年 月 日 |
|||||||||||||||||||||||
建设单位
意见 |
同意按 级绿色建筑建设。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
|||||||||||||||||||||||
中山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工作小组意见 |
【备案专用章(中山市土木建筑学会代)】
年 月 日 |
(注:本表原件一式四份,设计单位、审图单位、建设单位和备案单位各存一份)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建筑面积:____________m2
建 设 目 标 及 关 键 绿 色 设 计 指 标 |
|||||||||||
建设目标 |
一星B□ 一星A(对应国标一星)□ 二星B□ 二星A(对应国标二星)□ 三星□ |
||||||||||
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
建筑节能率(%) |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
|||||||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
|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率(%) |
|
||||||||
各专业设计指标(共七项) |
|||||||||||
一、规划设计指标 |
|||||||||||
本工程设置建筑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入口□ 无障碍通道□ 无障碍楼梯□ 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停车位□ |
|||||||||||
二、建筑设计指标 |
|||||||||||
1.常规保温隔热设计
1.1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W/(m2﹒K),热惰性指标(D): ;自承重墙体采用自保温□ 外保温□ 内保温□ 夹芯保温□ 其它 □,所用保温材料: ;东西向宽度超过1m的剪力墙、柱采用外保温□ 内保温□夹芯保温□ 其它 □,所用保温材料: ;东、西外墙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 ;东外墙夏季内表面最高温度 ℃,西外墙夏季内表面最高温度 ℃。
1.2 屋面平均传热系数(K): W/(m2﹒K),热惰性指标(D): ,夏季内表面最高温度 ℃,采用外保温□ 内保温□ 其它 □,所用保温材料: 。
1.3 保温材料是否采用不燃材料:是□ 否□
1.4 门窗玻璃采用:单片白玻□ 单片吸热玻璃□ 单片热反射镀膜玻璃□ 单片LOW-E玻璃□ 无色透明中空玻璃□ 中空热反射镀膜玻璃□ 中空LOW-E玻璃□ 其它 □
2. 装饰性构件:
◆ 女儿墙高度大于□ 小于等于□规范要求2倍;
◆ 装饰性构件工程造价大于□ 小于等于□工程总造价的2%;
◆ 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大于□ 小于等于□20%。 |
|||||||||||
三、结构设计指标 |
|||||||||||
1.现浇混凝土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是□ 否□ |
|||||||||||
四、园林设计指标 |
|||||||||||
1.室外绿化种植植物是否为乡土植物:是□ 否□;是否有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是□ 否□。 |
|||||||||||
五、给排水设计指标 |
|||||||||||
1. 室内生活排水采用:污废分流□ 污废合流□;建筑雨水排放采用:雨污分流□ 雨污合流□
2. 给水管材料采用: 连接方式 ;排水管材采用: 。
连接方式:
3.是否采用了节水器具:是□ 否□ |
|||||||||||
六、暧通设计指标 |
|||||||||||
本工程空调系统采用以下冷热源形式:(项目没有空调系统时不填)
常规水冷机组+锅炉□ 常规水冷机组+风冷热泵机组□ 常规水冷机组+热源塔供热机组□ 水源热泵机组□ 蒸发式冷凝机组□ 风冷热泵机组□ 高效多联机空调机组□ 地源热泵组□ 分体空调器□
空调源设备的IPLV值为: 锅炉热效率为 : ;如采用水源热泵机组或地源热泵机组,其提供负荷占总负荷比例为: 。 |
|||||||||||
七、电气设计指标 |
|||||||||||
1.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是否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是□ 否□
2.本工程各房间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设计标准的:现行值□ 目标值□ |
|||||||||||
|
|||||||||||
设计单位绿色建筑标识自评(参照各专业技术措施模板填写各专业满足的条文编号) |
|||||||||||
专业 |
控制项 |
一般项 |
一般项 |
一般项 |
一般项 |
一般项 |
|||||
优选项 |
优选项 |
优选项 |
优选项 |
优选项 |
|||||||
规划 |
全部满足 |
5.1.9□
5.1.10□
5.1.11□
5.1.13□
5.1.14□ |
|
|
|
|
|||||
|
|
|
|
|
|||||||
建筑 |
全部满足 |
|
5.2.7□
5.2.8□
5.2.9□
5.2.17□
5.2.18□ |
|
5.4.7□
5.4.8□
5.4.9□ |
5.5.7□
5.5.9□
5.5.10□
5.5.11□
5.5.12□
5.5.13□ |
|||||
5.1.16□
5.1.17□ |
5.2.19□ |
|
|
5.5.14□
5.5.16□ |
|||||||
结构 |
全部满足 |
|
|
|
5.4.4□
5.4.5□ |
|
|||||
|
|
|
5.4.11□
5.4.13□ |
|
|||||||
给排水 |
全部满足 |
|
5.2.15□ |
5.3.8□
5.3.9□
5.3.10□
5.3.11□
5.3.12□
5.3.13□ |
|
|
|||||
|
5.2.20□ |
5.3.14□ |
|
|
|||||||
暖通 |
全部满足 |
|
5.2.10□
5.2.11□
5.2.12□
5.2.13□
5.2.14□ |
|
|
5.5.8□ |
|||||
|
|
|
|
|
|||||||
电气 |
全部满足 |
|
5.2.16□ |
|
|
|
|||||
|
5.2.20□
5.2.21□ |
|
|
5.5.15□ |
|||||||
园林 |
全部满足 |
5.1.12□
5.1.15□ |
|
|
|
|
|||||
5.1.18□ |
|
|
|
|
|||||||
绿色施工 |
全部满足 |
|
|
|
5.4.3□
5.4.6□
5.4.10□ |
|
|||||
|
|
|
|
|
|||||||
关键绿色技术指标 |
------- |
|
|
|
|
|
|||||
|
5.2.19□
5.2.20□ |
5.3.14□ |
5.4.12□ |
|
|||||||
满足项数 |
全部满足 |
|
|
|
|
|
|||||
|
|
|
|
|
|||||||
|
节地与室外环境 |
节能与能源利用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室内环境质量 |
||||||
设计单位自评意见 |
该项目设计指标达到 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设计出图章)
各专业负责人:
规划、建筑、园林: 、结构: 、给排水: 、
电 气、智 能 化: 、暖通:
设计负责人:
年 月 日 |
||||||||||
审图机构
审图意见 |
经审查,该项目达到 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审图专用章)
各专业审查人:
规划、建筑、园林: 、结构: 、给排水: 、
电 气、智 能 化: 、暖通:
年 月 日 |
||||||||||
建设单位
意见 |
同意按 级绿色建筑建设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
||||||||||
中山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工作小组 |
【备案专用章(中山市土木建筑学会代)】
年 月 日 |
(注:本表原件一式四份,设计单位、审图单位、建设单位和备案单位各存一份)
6.3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填写说明
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均分为建筑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各专业设计指标、绿色建筑自评、设计单位自评意见栏、审图机构审查意见栏、建设单位意见栏、中山市绿色建筑标识咨询工作小组意见栏等七部分。其中各专业设计指标分为规划设计指标、建筑设计指标、结构设计指标、园林设计指标、给排水设计指标、暖通空调设计指标、电气设计指标等七项,表中各条必须要如实填写。
表中分为填充题和选择题两种,其中选择题应在所选内容后“□”内打上“√”。
7.1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一星B、一星A、二星A、三星级组合方案建议及设计说明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中对住宅建筑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如表7.1所示:
表7.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等级 |
一般项数(共44项) |
优选项数
(共9项) |
|||||
节地与
室外环境(共9项) |
节能与
能源利用
(共8项)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共6项) |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
(共7项) |
室内环
境质量
(共7项) |
运营
管理
(共7项) |
||
一星B |
2 |
1 |
1 |
1 |
1 |
2 |
- |
一星A |
4 |
2 |
3 |
3 |
2 |
4 |
1 |
二星B |
4 |
3 |
3 |
3 |
3 |
4 |
2 |
二星A |
5 |
4 |
4 |
4 |
4 |
5 |
3 |
三星 |
6 |
5 |
5 |
5 |
5 |
6 |
5 |
对于控制项, 各绿色建筑等级均需满足,一般项及优选项需满足的项目数量按表7.1根据各等级而定。
一星B建议方案如下:
一般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至少需满足两项:建议选用4.1.15、4.1.16条(注:此两条均属规划、建筑、园林篇内容),如该项目在边远郊区,可用 4.1.12条替换4.1.16条。
节能与能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一项:建议选用4.2.7条(注:此条属电气篇内容);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一项:建议选用4.3.10条(注:此条属给排水篇内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一项:选用 4.4.4条(注:中山市规定必须执行,此条属结构篇内容)
室内环境质量至少需满足一项:选用4.5.8条(注: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此条属规划、建筑、园林篇内容)
一星B对优选项没有要求。
采用满足4.1.10、4.1.18、4.2.7、4.3.10、4.4.4、 4.5.8条时的一星B级绿色建筑按照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住宅建筑)选取相关项后形成的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共6张施工图)见P29-34页所示(注:各作答项需正确作答)。
一星A建议方案如下:
一般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至少需满足四项:建议选用4.1.10、4.1.12、4.1.15、4.1.16、4.1.17、4.1.18条中的四条;
节能与能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两项:建议选用4.2.4、4.2.7条;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三项:建议采用4.3.8、4.3.9、4.3.10、4.3.12条中的三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三项:建议选用 4.4.3、4.4.4、4.4.5、4.4.8条中的三项;
室内环境质量至少需满足两项:建议选用4.5.7、4.5.8条。
一星A优选项要求满足一条:建议选用 4.1.19条。
二星A建议方案如下:
一般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至少需满足五项: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1.10、 4.1.12、4.1.13、4.1.14、4.1.15、4.1.16、4.1.17、4.1.18条中选取;
节能与能源利用至少需满足四项: 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2.4、4.2.5(4.2.6)、4.2.7、4.2.10、4.2.11条中选取;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四项: 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3.8、4.3.9、4.3.10、4.3.12条中选取;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四项: 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4.3、4.4.4、4.4.5、4.4.6、4.4.8 条中选取。其中4.4.4条必须满足;
室内环境质量至少需满足四项: 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5.7、4.5.9(4.5.10)、4.5.12、4.5.8、4.5.11条中选取。其中4.5.8条必须满足。
优选项:
优选项至少需满足三项,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1.19、4.1.20(如有废弃场地选)、4.2.12、4.5.14条中选取,4.2.13、4.3.14、4.4.10、4.4.11条要实现难度较大。
三星建议方案如下:
绿色三星级目前实现难度较大,有关要求已基本涵括规范所有内容。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详细设计策划。
一般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至少需满足六项: 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1.10、 4.1.12、4.1.13、4.1.14、4.1.15、4.1.16、4.1.18条中选取;
节能与能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五项: 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2.4、4.2.5(4.2.6)、4.2.7、4.2.10、4.2.11条中选取;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五项: 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3.8、4.3.9、4.3.10、4.3.12条中选取;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五项: 建议4.4.3、4.4.4、4.4.5、4.4.6、4.4.8 条。其中4.4.4条必须满足;
室内环境质量至少需满足五项: 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4.5.7、4.5.8、4.5.9(4.5.10)、4.5.11、4.5.12条中选取。其中4.5.8条必须满足。
优选项:
优选项至少需满足五项,建议尽量满足4.1.19、4.1.20(如有废弃场地选)、4.2.12、4.5.14条,4.2.13、4.3.14、4.4.10、4.4.11条要实现难度较大。
中山市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
一、 {C}设计依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2.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1)
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10.《建筑外门窗气窗、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
12.《关于印发<中山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2012】39号)
13.《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
14.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
2. 项目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m2。
3.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_____ m2,地下:______ m2,计入容积率面积:________ m2,容积率:_________。
4.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 设 目 标 |
||||
建设目标 |
一星B□√ 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 二星B□ 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 三星□ |
|||
关 键 绿 色 技 术 指 标 |
||||
序 号 |
指 标 |
单 位 |
数 值 |
备 注 |
1 |
建筑节能率 |
% |
|
|
2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 |
|
|
3 |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 |
|
|
4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 |
|
|
各专业技术措施
1. 规划、建筑和园林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图号: /J
2. 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图号: /G
3. 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图号: /S
4. 电气、智能化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图号: /D
5.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见《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图号: /K |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
1.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现场环境保护计划;
2)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3)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加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3)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量管理计划;
2)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3)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4.绿色施工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1)施工单位采购材料尽量采用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其重量应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2)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的要求,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五、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的选用:
本工程是否有采用没有国家(行业、广东省)标准(含标准设计)可依据的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
有□,相关技术与产品如下:
1、技术与产品名称: ,组织鉴定(评估、审定)单位、日期及鉴定(评估、审定)报告编号: ;
2、技术与产品名称: ,组织鉴定(评估、审定)单位、日期及鉴定(评估、审定)报告编号: ;
3、…
没有采用□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1、(4.1.1)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做到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场地环境的改变,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详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设计文档: )、原始地形图(设计文档: )、规划总平面图(设计文档: )。
2、(4.1.2)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采取了合理的工程措施,防止洪涝或泥石流的危害,对项目周边的危险源进行了环境评估(包括土壤氡含量、电磁辐射、污染物排放、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隐患等)。详见原始地形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规划总平面图。
3、(4.1.3)人均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_m2/人。
4、(4.1.6)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m2/人。
5、(4.1.4、4.5.1)建筑日照间距详见规划总平面图、日照分析报告(设计文档: )□ 或日照模拟图(设计文档: )□。
6、(4.1.7)采用合理布局□(绿化隔离□),防止住区内部排放超标污染源。详见施工图: 。
7、(4.1.9)住区内无障碍设施设置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的要求,详见施工图: 。 |
自选说明内容 |
1、□(4.1.10)500 m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种类: ,幼儿园和会所的布置情况: 。
2、□(4.1.12)环境噪声最大值:昼间:_____________ 夜间:_______________;数据来源:环评报告□ 第三方模拟报告□
3、□(4.1.13)对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说明如下: 。本小区室外热岛模拟,分析报告见设计文档: ,小区夏季平均热岛强度 ℃。
4、□(4.1.14)对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说明如下: 。本小区室外通风模拟,分析报告见设计文档: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 %,风速放大系数: 。
{C}8、 {C}5、þ(4.1.16)住区出入口数量:_________,距离出入口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的公共交通站点数:_______ 个。
6、□(4.1.19)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比:_________﹪。
7、□(4.1.20)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_________________,改造措施:_________________。 |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1、(4.2.1)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的规定,详见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及节能计算书。
2、(4.4.2)装饰性构件:
◆ 女儿墙高度大于□ 小于等于□规范要求2倍;
◆ 装饰性构件工程造价大于□ 小于等于□工程总造价的2%;
◆ 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大于□ 小于等于□20%。
3、(4.5.2)满足下列任一项:
①规定性指标评价:主要功能房间的窗地面积比最小值为: (对应可见光透射比为: )、可见光透射比最小值为: (对应窗地面积比为: );□
②性能性指标: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为采光参考平面的平均值)不小于2%,详见自然采光模拟报告(设计文档: )。□
4、(4.5.3)外墙(包括窗)构造做法和隔音量说明如下: ;
内墙(包括门)构造做法和隔音量说明如下: ;
楼板的防撞击声措施说明如下: 。
5、(4.5.4)住宅各功能房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 □ 达到外门窗面积的45%以上□,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6、(4.5.6)对首层卧室、起居室,半地下、地下空间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防止发霉说明如下: 。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4.1.11)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_________________。
{C}2、 {C}□(4.2.4)采用下述措施中三项:
①建筑朝向接近南北向,居室夏季避免东、西向日晒。□
②东西向的窗户设置外遮阳设施。□
③采用通风方面的优化设计见设计文档:_________________。□
④采用日照、采光方面的优化设计见设计文档:_________________。□
{C}3、 {C}□(4.2.10)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屋顶采用绿化隔热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 %, 详见设计文档: ;□
②东西外墙采用绿化隔热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的 %,详见设计文档: 。□
{C}4、 {C}□(4.2.11)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墙面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吸收系数ρ小于0.4)的面积达到墙面面积的 %,详见设计文档: □
② %以上的窗户进行有效的外遮阳,详见设计文档: 。□
{C}5、 {C}□(4.2.12)空调能耗指标:
参照建筑全年空调耗电量: kwh /m2/年,设计建筑全年空调耗电量: kwh/m2/年,设计建筑与参照建筑全年空调耗电量比: %。
{C}6、 {C}□(4.4.7)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____________%,详见设计文档: 。
{C}7、 {C}□(4.4.8)工程交楼标准:精装修□ 毛坯□
对于毛坯交楼标准: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留:有□ 无□
{C}8、 {C}□(4.5.7)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①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的水平视线距离不小于18m;1套住宅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②根据单体建筑平面图判断无明显视线干扰;1套住宅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9 、þ(4.5.8)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夏季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________℃,东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________℃,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________℃
10、□(4.5.10)采用下列措施中的两项:
①南向卧室、起居室采用外遮阳;□
②东、西向卧室、起居室采用可调节外遮阳;□
③外遮阳与建筑其它功能一体化;□
11、□(4.5.11)采用室外饰面材料: □、 使用容易清洗材料: □,所有门窗气密性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有效地防止春季泛潮、发霉。
12、□(4.6.12)各类公共设备机房设置在公共部位且方便维修,各类公共管道进入公共管井,并设置在公共部位,便于日常维修,详见各相关施工图。
13、□(4.5.12)对采取何种措施防止外墙和幕墙可开启设计时风箫声的发生采取的措施说明如下: 。
14、□(4.5.14)卧室、起居室(厅)使用一种以上(含一种)下述材料:空气净化功能纳米复相涂覆材料: □、产生负离子功能材料: □、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 、湿度调节材料: □、温度调节材料: □。 |
三、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4.1.5)本项目种植主要的乡土植物(应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木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 ,有□ 没有□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þ(4.1.15)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如下: 。100平方米绿地上的乔木数量: □ 或榕树类树木数量: □。
{C}2、 {C}□(4.1.17)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比为: %,详见设计文档: 。
{C}3、 {C}□(4.1.18)对利用建筑阴影、高大乔木和庇护景观为室外人员活动区、人行道路提供遮阳的措施说明如下: 。 |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
必须说明内容 |
无 |
自选说明内容 |
1、þ(4.4.4)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2、□(4.4.5)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②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③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详见检验报告: 。□
④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Q345GJ、Q345GJZ等强度较高的高性能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3、□(4.4.10)满足下述条件之一:
①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 砌体结构□ 木结构□,结构体系优化见设计文档: ;□
②采用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 |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
必须说明内容 |
1、(4.3.1)住区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生活给水方案、生活排水方案、雨水排放方案、雨水和中水利用方案)简要说明如下: 。
2、(4.3.2)对住区管网防漏损的主要措施(包括供水压力的选择;阀门、设备管材、管件的选用及连接方式;用水的分项分级检测等)说明如下: 。
3、(4.3.3)对主要给水系统的节水措施和节水器具的主要用水参数说明如下: 。
4、(4.3.4)住区内部是否存在景观用水 :
有,景观用水采用雨水◇ 、建筑中水◇、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并设置了循环水处理设备(见设计文档: ,且所采用的非传统水源与水景的补水量达到平衡(计算书见设计文档: )。□
没有存在景观用水。□
5、(4.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对水质安全保障、水量安全保障、卫生安全保障的措施,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的措施说明如下: 。
6、(4.3.6)对保证污水不污染雨水等可再利用的水资源,尽量减小雨水流入污水管网的有效措施说明如下: 。
7、(4.3.7)卫生间采用冲厕所水箱时,在自来水出水口设置隔离水箱。
8、(4.6.2)住户水的分户、分类计量方式说明如下: 。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4.3.8)对室外场地采用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的措施(包括可渗透的管沟、旱溪、生态冲沟、透水铺装等措施)说明如下: 。
{C}2、 {C}□(4.3.9)满足下列任意两项内容:
①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
②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洗车、道路冲洗。□
③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垃圾间冲洗。□
{C}3、 {C}þ(4.3.10)绿化灌溉采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管灌□ 喷灌□其它措施: □。
{C}4、 {C}□(4.3.11)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满足下列任意一项内容:
①非饮用水就近选用选用市政再生水,见设计文档: □;
②非饮用水采用自设建筑中水设施产生再生水时,建筑内污水处理选用经济、适用的成熟处理工艺及安全可靠的消毒技术。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采用建筑自设地埋式或封闭式中水设备,有关计算分析及施工图详见设计文档: □;
③就近采用其他再生水,见设计文档: □;
{C}5、 {C}□(4.3.12)满足下列任意一项内容:
①收集利用屋面雨水,见设计文档: □;
②收集利用道路、绿地雨水,见设计文档: □;
③其他: ,见设计文档: □。
{C}6、 {C}□(4.3.13、4.3.14)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或 %的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具体计算详见设计文档: 。
7、□(4.2.9、4.2.13) %以上生活热水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具体计算见设计文档: 。 |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
一、电气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4.6.2)住户电的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方式说明如下: 。
{C}2、{C}(4.6.5)住区应急广播系统设置详见施工图: 。 |
自选说明内容 |
1、þ(4.2.7)满足下列一项要求:
①公共场所照明设计照明功率密度(LPD)计算值: ,不高于《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现行值,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②对住宅建筑的公共场所和公共部位的照明采用何种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了何种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说明如下: 。□ |
二、智能化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无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4.6.7)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定位等级、子系统基本配置与技术要求说明如下: 。 |
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4.2.2)本项目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所选用的冷水机组□ 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 ,能效比 ,符合DBJ15-51规定,并进行了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见计算文档: 。
(注:本项没有集中空调系统□)
{C}2、 {C}(4.2.3)本项目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各户均设置了室温调节装置,设置了区域供热(冷)量计量装置,详见设计文档: 。
(注:本项没有集中空调系统□)
3、(4.6.2)住户燃气的分户、分类计量说明如下: 。 |
自选说明内容 |
{C}1、{C}□(4.2.5)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 、冷热水输送能效比: ,均满足DBJ 15-51的规定,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C}2、{C}□(4.2.6)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是否比DBJ 15-51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是□ 否□
{C}3、{C}□(4.2.8)满足下列任一项措施:
①说明采用何种经济合理可靠的新风与排风的能量回收系统 。□
②说明采用何种经济合理可靠的空调冷凝热回收制备生活热水的装置 。□
{C}4、{C}□(4.5.9)用户各房间均设置了室温调控装置。详见设计文档: 。
{C}5、{C}□(4.5.13)满足下面任一内容:
①设置换气装置(或独立新风系统)时,新风量达到每人每小时40立方米,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②设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自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具有报警提示功能,详见设计文档: 。□ |
7.2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一星B、一星B、二星A、三星级组合方案建议及设计说明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中对公共建筑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如表7.2所示
表7.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等级 |
一般项数(共48项) |
优选项数
(共9项) |
|||||
节地与
室外环境(共7项) |
节能与
能源利用
(共12项)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共6项) |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
(共8项) |
室内环
境质量
(共7项) |
运营
管理
(共8项) |
||
一星B |
2 |
3 |
1 |
2 |
2 |
2 |
- |
一星A |
3 |
4 |
3 |
5 |
3 |
4 |
1 |
二星B |
4 |
5 |
3 |
5 |
4 |
4 |
3 |
二星A |
5 |
7 |
4 |
6 |
5 |
5 |
6 |
三星 |
6 |
9 |
5 |
7 |
6 |
6 |
10 |
对于控制项, 各绿色建筑等级均需满足,一般项及优选项需满足的项目数量按表7.2根据各等级而定。
一星B建议方案如下:
节地与室外环境至少需满足两项:建议选用5.1.13、5.1.14条。(注:此两条均属规划、建筑、园林篇内容,如场地周边没有公交车站或项目地下室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比少于15%时,也可选用5.1.12条或5.1.15条替换。);
节能与能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三项:建议选用5.2.8、5.2.9、5.2.17条(注:此三条均属规划、建筑、园林篇内容。);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一项:建议采用5.3.10条(注:此条属给排水篇内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两项: 建议选用5.4.4、5.4.5条(注:此两条属结构篇内容,其中5.4.4条中山市规定必须执行。);
室内环境质量至少需满足两项:建议选用5.5.9、5.5.13条(注:此两条均属规划、建筑、园林篇内容)。
一星B对优选项没有要求。
采用满足5.1.13、5.1.14、5.2.8、5.2.9、5.2.17、5.3.10、5.4.3、5.4.4、5.5.9、5.5.13条时的一星B级绿色建筑按照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选取相关项后形成的中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共6张施工图)见P37-42页所示(注:各作答项需正确作答)。
一星A建议方案如下:
节地与室外环境至少需满足三项:对于市(镇)区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推荐满足5.1.12、5.1.13、5.1.14、5.1.15条中三条;对于乡村环境质量较好的住宅,推荐满足5.1.9、5.1.12、5.1.13、5.1.14、6.1.14条中三条;
节能与能源利用至少需满足四项:建议选用5.2.7、5.2.8、5.2.9、5.2.14、5.2.17、5.2.18条中的四条;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三项:建议采用5.3.8、5.3.9、5.3.10、5.3.12条中的三条;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五项: 建议选用5.4.4、5.4.5、5.4.7、5.4.8、5.4.9条,其中5.4.4条中山市规定必须执行;
室内环境质量至少需满足三项:建议选用5.5.8、5.5.9、5.5.10、5.5.12、5.5.13条中三条。
一星A优选项要求满足一条:建议选用5.2.21条。
二星A建议方案如下:
节地与室外环境至少需满足五项:推荐满足5.1.9、5.1.10、5.1.11、5.1.12、5.1.13、5.1.14条中的五条;
节能与能源利用至少需满足七条项:建议选用5.2.7、5.2.8、5.2.9、5.2.10、5.2.12、5.2.13、5.2.14、5.2.17、5.2.18条中选取,有条件的项目也可考虑5.2.10、5.2.15条;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四项:建议采用5.3.8、5.3.9、5.3.10、5.3.12条;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至少需满足六项: 建议选用5.4.3、5.4.4、5.4.5、5.4.6、5.4.8、5.4.9条,其中5.4.4条中山市规定必须执行;
室内环境质量至少需满足五项:建议选用5.5.8、5.5.9、5.5.7、5.5.10、5.5.12、5.5.13条。
优选项至少需满足六项:建议选取5.1.18、5.2.19、5.2.21、5.5.14、5.5.15、5.5.16条。对体育馆、大跨度类建筑可考虑5.4.11、5.4.13条。
三星建议方案如下:
绿色三星级目前实现难度较大,有关要求已基本涵括规范所有内容。建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详细设计策划。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1)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
10.《建筑外门窗气窗、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
12.《关于印发<中山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2012】39号)
13.《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
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
2.项目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m2。
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_______ m2,地下:______ m2,计入容积率面积:_______ m2,容积率:_______。
4.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 设 目 标 |
|||||
建设目标 |
一星B□√ 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 二星B□ 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 三星□ |
||||
关 键 绿 色 技 术 指 标 |
|||||
序 号 |
指 标 |
单 位 |
数 值 |
备 注 |
|
1 |
建筑节能率 |
% |
|
|
|
2 |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
% |
|
|
|
3 |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
% |
|
|
|
4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 |
|
|
|
各专业技术措施
1 规划、建筑和园林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图号: /J
2 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图号: /G
3 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图号: /S
4 电气、智能化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图号: /D
5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图号: /K |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
1.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现场环境保护计划;
2)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3)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加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3)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量管理计划;
2)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3)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4.绿色施工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1)施工单位采购材料尽量采用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其重量应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2)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对应条文:
五、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的选用:
本工程是否有采用没有国家(行业、广东省)标准(含标准设计)可依据的绿色、节能技术与产品:
有□,相关技术与产品如下:
1、技术与产品名称: ,组织鉴定(评估、审定)单位、日期及鉴定(评估、审定)报告编号: ;
2、技术与产品名称: ,组织鉴定(评估、审定)单位、日期及鉴定(评估、审定)报告编号: ;
3、…
没有采用□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1、(5.1.1)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做到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场地环境的改变,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详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设计文档: )、原始地形图(设计文档: )、规划总平面图(设计文档: )。
2、(5.1.2)场地设计严格执行上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在设计中采取了合理的工程措施,防止洪涝或泥石流的危害,对项目周边的危险源进行了环境评估(包括土壤氡含量、电磁辐射、污染物排放、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隐患等)。详见原始地形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规划总平面图。
3、(5.1.3)本建筑是否存在幕墙:是□ 否□。如存在幕墙,幕墙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说明如下: 。
4、(5.1.4)采用合理布局□(绿化隔离□),防止场地内排放超标污染源。详见施工图: 。
5、(5.1.6)建筑日照间距详见规划总平面图、日照分析报告(设计文档: )□ 或日照模拟图(设计文档: )□。
6、(5.1.8)场地内无障碍设施设置满足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的要求,详见施工图: 。 |
自选说明内容 |
1、□(5.1.9)环境噪声最大值:昼间:______________ 夜间:____________;数据来源:环评报告□ 第三方模拟报告□
2、□(5.1.10)对改善小区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度排列等方面的措施)说明如下: 。本小区有□ 没有□进行室外通风模拟,如有,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大于5m/s的概率 %,风速放大系数: 。
3、□(5.1.11)本项目采用屋顶绿化形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达到 %,垂直绿化的合理采用详见设计文档: 。
4、þ(5.1.13)本项目出入口数量:_________________,距离出入口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的公共交通站点数:_______ 个。
5、þ(5.1.14)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_________;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比:__________。 |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详见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及节能计算书。
{C}2、 {C}(5.4.2)装饰性构件:
◆ 女儿墙高度大于□ 小于等于□规范要求2倍;
◆ 装饰性构件工程造价大于□ 小于等于□工程总造价的2%;
◆ 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大于□ 小于等于□20%。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2.7)建筑总平面设计过程中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与优化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效果的分析,综合考虑了日照、通风与采光。详见设计文档: 。
{C}2、 {C}þ(5.2.8)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占外窗总面积的 %,建筑幕墙在人员常驻房间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房间独立的通风换气装置。详见设计文档: 。
{C}3、 {C}þ(5.2.9)外窗的气密性等级: ,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规定的6级要求;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3级要求。
{C}4、 {C}þ(5.2.17)非空调公共空间达到所占用面积的 %,详见设计文档: 。
{C}5、 {C}□(5.2.18、5.5.14)对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说明如下(注: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
{C}6、 {C}□(5.4.7)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____________%。详见设计文档: 。
(注: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可再循环材料的使用。)
{C}7、 {C}□(5.4.8)工程交楼标准:精装修□ 毛坯□
对于毛坯交楼标准: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留:有□ 无□
{C}8、 {C}□(5.4.9)可变换功能的区域范围: 、隔断方式: 及可变化空间功能的区域面积比: 。
{C}9、 {C}□(5.5.7)下表任意两项内容达标:
①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建筑朝向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②建筑单体采用诱导气流方式,如导风墙和拔风井等,促进建筑内自然通风。□
③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风压和热压作用在不同区域的通风效果,综合比较不同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方案,确定最优自然通风系统设计方案,详见通风模拟报告: □
10、þ(5.5.9)外墙(包括窗)构造做法和隔音量说明如下: ;
内墙(包括门)构造做法和隔音量说明如下: ;
楼板的防撞击声措施说明如下: 。
11、□(5.5.10)满足下列任意一项内容:
①说明如何合理布置可能引起振动和噪声的设备,并采取有效的减振和隔声措施。□
②说明如何布置噪声敏感的房间远离室内外噪声源。□
12、□(5.5.11)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其他类建筑人员常驻的主要房间75%面积满足自然采光需求。详见设计文档: 。
{C}13、 {C}□(5.5.12)对采用做好室内空间密封的措施,如何合理选用吸湿性面层材料、设置架空地面、设置防潮层等措施防止春季泛潮发霉说明如下: 。
{C}14、 {C}þ(5.5.13)本项目采取的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无障碍通道口、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停车位□等满足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的要求。
15、□(5.6.6)各类公共设备机房设置在公共部位且方便维修,各类公共管道进入公共管井,并设置在公共部位,便于日常维修,详见相关施工图。
16、□(5.5.16)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采取改善室内空间采光效果的措施:反光板◇ 散光板◇ 棱镜玻璃窗◇ 导光管、光纤等先进的自然采光技术◇ 其它: ◇后,75%的室内空间采光系数不低于2%;□
②采取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光导管的设置◇、其它: ◇后地下空间昼间采用自然光采光(采光系数0.5%以上)的面积超过地下一层面积的20%。详见设计文档: 。□
17、□(5.1.16)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_________________,改造措施:_________________。
18、□(5.1.17)旧建筑的利用、旧建筑改造加固措施说明如下: 。
19、□(5.2.19)采用权衡法计算,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规定的计算条件,计算所设计建筑的能耗应不超过“参照建筑”能耗的80%。详见设计文档: 。 |
三、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5.1.7)种植主要的乡土植物(应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木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 ,有□ 没有□移植野生植物(包括花草、树木)和树龄超过30年的树木。 |
自选说明内容 |
1、□(5.1.12)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及保证植物成活率的措施进行说明如下: 。100平方米绿地上的乔木数量: □或榕树类树木数量: 。□
{C}1、 {C}□(5.1.15)对利用建筑阴影、高大乔木和庇护景观为室外人员活动区、人行道路提供遮阳的措施说明如下: 。
3、□(5.1.18)透水地面(自然裸露地、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镂空铺地)的面积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 %,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
必须说明内容 |
无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þ(5.4.4)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C}2、 {C}þ(5.4.5)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②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C50(或以上)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计算书详见设计文档: 。□
③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详见检验报告: 。□
{C}3、 {C}□(5.4.11)建筑结构体系采用 钢结构□ 砌体结构□ 木结构□,结构体系优化见设计文档: 。
{C}4、 {C}□(5.4.13)本项目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建筑进行模拟拼装,详见设计文档: 。
|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
必须说明内容 |
1、(5.3.1)项目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生活给水方案、生活排水方案、雨水排放方案、雨水和中水利用方案)简要说明如下: 。
2、(5.3.2)本项目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符合《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等的规定,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项目根据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排放渠道、渗透途径,保证排水渠道畅通,实现雨染分流,详见有关施工图。
3、(5.3.3)对项目管网防漏损的主要措施(包括供水压力的选择;阀门、设备管材、管件的选用及连接方式)说明如下: 。
4、(5.3.4)对主要给水系统的节水措施和节水器具的主要用水参数说明如下: 。
5、(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对水质安全保障、水量安全保障、卫生安全保障的措施,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的措施说明如下: 。
6、(5.3.6)本项目是否采用分质供水:是□ 否□,如采用分质供水,采用防腐蚀、结垢的阀门、设备管材、管件及配件,相关管道标识清晰明确,详见相关施工图。
7、(5.3.7)卫生间采用冲厕所水箱时,在自来水出水口设置隔离水箱□,其他: □等有效隔离措施。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2.15)如采用余热或废热产生生活水,热源形式: 、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 及蒸汽比例 。
{C}2、 {C}□(5.3.8)采用下列任意两项技术:
①采用了雨水入渗等技术设施,详见设计文档: ;□
②采用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详见设计文档: ;□
③采用了雨水调蓄排放系统,详见设计文档: 。□
{C}3、 {C}□(5.3.9)采用下列任意两项技术:
①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详见设计文档: ;□
②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洗车、道路冲洗,详见设计文档: ;□
③采用非传统水源用于景观水,详见设计文档: 。□
{C}4、 {C}þ(5.3.10)绿化灌溉采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管灌□ 喷灌□ 其它措施: □。
{C}5、 {C}□(5.3.11)下列任意一项内容满足:
①非饮用水选用市政再生水。详见设计文档: □
②非饮用水采用自建筑中水设施产生,建筑内污水处理选用经济、适用的成熟处理工艺及安全可靠的消毒技术。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采用建筑自设地埋式或封闭式中水设备。详见设计文档: □
{C}6、 {C}□(5.3.12)项目分类分组水量计量的具体措施说明如下 。
{C}7、 {C}□(5.3.13、5.3.14)本项目为: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详见设计文档: ;□
旅馆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详见设计文档: ;□
其他类建筑(办公楼、商场、旅馆),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 %,详见设计文档: 。□
{C}8、 {C}□(5.2.20)如采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热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具体方式: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 %。 |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
一、电气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5.2.3)施工图设计中没有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C}2、 {C}(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不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要求。
3、(5.2.6)建筑的用电指标(负荷): 不超出广东省和中山市的相关规定。
4、(5.2.5)项目的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详见设计文档: 。(仅在项目为新建建筑时填写)
5、(5.5.6)建筑室内照度为: 、统一眩目值为: 、一般显色指数为: ,上述指标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要求。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2.16)项目的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及非电能源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详见设计文档: 。
{C}2、 {C}□(5.2.20)如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具体方式: 太阳能□ 地热能□ 风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例 %。
{C}3、 {C}□(5.2.21)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 不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第5.4.1条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目标值。
{C}4、 {C}□(5.5.15)具有下述任一功能:
{C}① {C}具有对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功能,详见设计文档: □
②具有能够实现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的功能,详见设计文档: 。□ |
二、智能化设计技术措施 |
必须说明内容 |
无 |
自选说明内容 |
{C}1、 {C}□(5.6.8)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定位等级、子系统基本配置与技术要求说明如下: 。
{C}2、 {C}□(5.6.9)对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性说明如下: 。 |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
必须说明内容 |
{C}1、 {C}(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为: ,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锅炉热效率为: ,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C}2、 {C}(5.5.1、5.5.3)下列室内设计参数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温度: 、湿度: 、风速: 、新风量: 。
{C}3、 {C}(5.5.2)对减少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措施说明如下(对于室内散湿量较大的功能场所,应说明除湿方法及效果): 。
{C}4、 {C}(5.5.5)对室内噪声源和室外环境影响的减震和消声措施说明如下: 。 |
自选说明内容 |
1、□(5.2.10)如空调系统有蓄冷措施,满足下列任一条:
①说明采用何种蓄能材料和技术,实现建筑本体蓄能。□
②合理采用蓄能设备和系统。用于蓄冷的电驱动蓄能设备提供的冷量达到30%,详见文档: 。□
2、□(5.2.11)排风热回收的方法: 及热回收效率: 。
3、□(5.2.12)对全年新风调节方法及措施说明如下: 。
4、□(5.2.13)下列任意两项内容满足:
①说明如何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 。□
②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空调冷热源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详见设计文档: 。□
③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或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详见设计文档: 。□
5、□(5.2.14)对采用何种节能设备与系统说明如下: ,其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为: ,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为: ,两者均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第5.3.26、5.3.27条的规定。
6、□(5.5.8)下列任意两项内容满足:
①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开启的空调末端。□
②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进行温湿度调节的空调末端。□
③主要功能房间采用能独立湿度调节的空调末端。□ |
1、按照现在住宅的常规做法,面密度大于290kg/m2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00mm以上厚度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双面抹灰厚度不小于150mm的轻质砌块墙、双面抹灰厚度不小于120mm的实心砖墙、75mm轻钢龙骨双面双层12mm纸面石膏板墙,内填玻璃棉或岩棉均可以满足隔声量不小于45dB的要求。
2、单层6mm玻璃空气计权隔声量可以做到25dB以上,双层中空玻璃的权隔声量可以做到30dB以上。面密度大于30kg/m2的实木入户门、多功能防盗(火)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可以满足隔声25dB要求。
3、建筑门窗是建筑空气声隔声的薄弱环节,在室外噪声较高的住宅要特别注意门窗隔音,“外窗型材、玻璃规格、密封性能”是决定外窗隔音效果的三大因素。对于隔音要求较高的外窗,宜考虑采用多腔体结构的窗框型材(铝塑共挤窗框、钢塑共挤窗框、多腔断热铝合金窗框)、中空玻璃和专业隔音条密封的组合。
4、当前常规住宅构造做法中较难实现的是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5dB,对于分户楼板常规做法,100厚混凝土楼板+实铺木地板、100厚混凝土楼板+地毯可以满足要求,而100厚混凝土楼板+20厚水泥砂浆+石材地板砖做法不能满足要求。
5、为了满足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5dB的要求,非木地板(复合地板和实木地板)和地毯装修的主要功能房间,包括卧室、书房、客厅和餐厅建议采用30mm厚CFC板的隔音楼板或5mm专业隔音减振垫的浮筑楼板。推荐构造做法如下图:
种 类 |
植物列表 |
乔 木 |
桫椤、罗汉松、百日青、马尾松、木莲、观光木、香樟、阴香、肉桂、短序润楠、刨花润楠、潺槁木姜子、香叶树、土沉香、天料木、木荷、五列木、蒲桃、多花山竹子、猴欢喜、苹婆、假萍婆、银叶树、木棉、黄槿、粘木、秋枫、乌桕、臀形果、豆梨、猴耳环、广东羊蹄甲、广东相思子、海南红豆、枫香、红花荷、杨梅、黎蒴栲、朴树、山黄麻、高山榕、黄葛树(大叶榕)、小叶榕、对叶榕、青果榕、铁冬青、楝叶吴茱萸、乌榄、麻楝、苦楝、龙眼、无患子、南酸枣、黄杞、铁榄。 |
灌 木 |
含笑、假鹰爪、紫玉盘、豺皮樟、草珊瑚、光叶海桐、大头茶、米碎花、细齿叶柃、落瓣油茶、展毛野牡丹、棱果木、地稔、毛稔、布渣叶、银、柴、红背山麻杆、黑面神、大叶算盘子、白背叶、余甘子、山乌桕、车轮海、华南黄杨、黄金榕、梅叶冬青、雀梅藤、三叉苦、九里香、鹅掌 柴(鸭脚木)、吊钟花、毛叶杜鹃、华丽杜鹃、香港杜鹃、毛锦杜鹃、罗浮柿、朱砂根、虎舌红、四季桂、桂花、水团花、栀子、华南珊瑚树、坚荚蒾、棕竹。 |
草本及地被 |
芒萁、海南海金沙、团扇蕨、金毛狗、华南鳞盖蕨、乌厥、凤尾蕨、半边旗、巢蕨、苏铁蕨、乌毛蕨、华南毛蕨、镰羽贯众、沙皮蕨、肾蕨、 石韦、蔓茎堇菜、繁缕、马齿苋、火炭母、青葙、酢浆草、华凤仙、香港凤仙花、裂叶秋海棠、黄葵、白舌紫菀、大头艾纳香、野菊、千里光、双花蟛蜞菊、蔓茎栓果菊、华南龙胆、两广唇柱苣苔、韩信草、野蕉、华山姜、草豆蔻、天门冬、一叶兰、土麦冬、广东沿阶草、大盖球子草、石菖蒲、海芋、心檐天南星、文殊兰、竹叶兰、芳香石豆兰、红唇鹭兰(橙黄玉凤兰)、假俭草、类芦、竹叶草、铺地粟(黍)。 |
藤本植物 |
罗浮买麻藤、黑老虎(冷饭团)、细圆藤、锡叶藤、阔叶猕猴桃、龙须藤、粉叶羊蹄甲、华南云实、白花油麻藤、香港油麻藤、青江藤、异叶爬墙虎、红叶藤、酸藤子、山橙、酸叶胶藤、广东匙羹藤、蔓九节、金银花、 马鞍藤。 |
竹 类 |
油簕竹、青皮竹、箬叶竹、麻竹、人面竹、篌竹、托竹。 |
水 生 |
水蕨、鸭舌草、浮萍、水虱草、广东水莎草、黑藻、金鱼藻、野慈姑、竹叶眼子菜、水葱、芦竹。 |
广东省主要乡土植物列表(共192种)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